折扣与赠品促销中的消费心理         ★★★
折扣与赠品促销中的消费心理
现金折扣还是赠品,这是个问题

  杨之华是全国知名家电生产商家华南方分公司的总经理。家华的产品线很广,小到电动剃须刀、电饭煲、电风扇,大到电冰箱、空调。眼看着4月份就要到了,商场里又将打起新一轮战役,为此,杨之华得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家电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窗外,远处那棵树的枝头上已经冒出了嫩芽。冬去春来,自然界的规律就是这样,而商场呢?商场的规律又是什么?

  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杨之华的遐想。秘书小陈送来了当天的报纸和下属提交的第一季度工作汇报。

  销售部的工作汇报让杨总很高兴。今年第一季度的亮点是元旦与春节期间销量的大幅增加。或者是因为准备热热闹闹过个新年,或者是因为单位在年底发了一大笔奖金,总之,很多消费者都喜欢在这个时候选购大型家电产品。

  财务部在工作汇报中提到,虽然第一季度产品销量大幅增加,但资金回笼情况不是太理想,许多货款未收回,导致第二季度的促销预算非常紧张。

  杨之华又翻开市场部的工作汇报,里面除了对第一季度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及经验总结外,还附有一份第二季度促销活动提案:

  我们考察了过去一年各大电器连锁店电器类产品的促销形式,主要为现金折扣和免费赠品两大类。例如,元旦期间,A厂家开展买冷暖空调满2000元直减288元活动,B厂家推出买微波炉送88元现金券活动;春节期间,C厂家推出买42英寸以上大屏幕液晶电视送17英寸名牌电脑液晶显示器活动,D厂家开展买豆浆机送精美果盘套装活动。我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促销活动为现金折扣与免费赠品两类。

  从整体情况来看,现金折扣的活动次数与促销投入远远超过赠品。但从促销效果分析,并不是所有的促销投入都有同样的促销回报。同样是现金折扣,冰箱与电风扇的促销效果就不一样,赠品促销也有类似情况。于是我们进一步结合去年的促销活动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考虑到当前公司的财务状况,由于促销预算有限,我们提出第二季度促销试行方案:一部分家电产品适合采用免费赠品的促销形式,一部分家电产品宜用现金折扣的促销形式。

  折扣,减!减!减!

  看到这里,杨之华不禁心生疑问,在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折扣与赠品的价值相等,甚至现金折扣的价值略低于赠品的价值,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现金折扣而不是赠品。理由很简单,消费者拿到50元现金折扣或代用券,就可以买到价值50元的商品,而他们拿到价值50元的赠品时,心中对赠品价值的判断却可能不一样,如果赠品恰恰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会觉得它值50元,否则他们一定会选择现金折扣。那么究竟何时应该采用现金折扣,何时应该采用赠品呢?

  杨总继续往下读这份工作汇报:

  虽然我们知道在价值相等的情况下,现金折扣的诱惑会大于赠品。但在使用折扣优惠这种促销形式时,有许多外在因素会制约它的效果。现金折扣对销量的刺激作用会依赖于折扣金额相对产品价格的比例,而赠品促销则不会。因此,在相同的促销预算前提下,对于那些价格较高的家电产品来说,现金折扣的吸引力会有所降低。此时,宜采用赠品促销形式来减弱消费者对促销品价值与所购产品价值之间比例的关注。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学者诺斯在某超市做的一项研究,他分别针对64盎司大包装和26盎司小包装的食品罐头设计了如下促销情境(见表一):

  情境一:以折扣价(优惠1.99元)购买食品罐头;情境二:以原价购买食品罐头,同时免费获赠开瓶器(店内有同样的开瓶器出售,标价1.99元)。

  研究结果显示了两种不同的促销形式对于不同包装的产品产生的促销效果之间的差异(见图一)。其中1.99元的现金折扣对于原价为10.99元大包装罐头来说只减少了18%,而对于原价为6.99元的小包装罐头来说却减少了28%。因此,当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比较促销优惠(1.99元)与所购买商品(6.99元)之间的价格比例后,他们会认为同样的现金折扣对小包装罐头更有效(1.00与0.38)。随着产品价格的提高,折扣的相对比率逐渐减小,其促销效果也随之降低。

  对于赠品促销来说,无论是大包装罐头还是小包装罐头,它的促销效果没有显著差异(0.91与0.78),因为消费者在判断促销活动的吸引力时是根据赠品的绝对价值,而非相对价值。而且,对于大包装罐头来说,赠品的促销效果会超过现金折扣的促销效果(0.78与0.38)。

  这一结论有力地支持了我们提出来的假设,也就是说,在促销预算相等的前提下,针对价格较贵的家电产品,如液晶电视、空调、冰箱,应当选择赠品的促销形式;而对于价格偏低的家电产品,如电饭煲、剃须刀,现金折扣的促销形式更为适合。

  根据以上分析,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我们的营销策划人员需要对促销活动中提供的现金折扣与家电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如果比率太小,则应当选择相同价值的赠品。此外,对于营销策划人员来说,了解消费者对赠品价值的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赠品的真实价值是多少?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又值多少钱?这是我们在进行赠品促销设计之前应当掌握的重要信息。对于成功的赠品促销来说,其赠品的价格往往是未标明的。

  赠品,送!送!送!

  读到这里,杨之华刚刚有些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又一次陷入了深思。究竟是不是如市场部所分析的那样,对于不同价格的产品,折扣与赠品的效果会有差异?如果针对价格相对便宜的产品采用赠品策略,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呢?赠品是不是应该不标明价格?面对赠品促销,特别是不标明赠品的价格,消费者如何判断赠品的价值?

  杨之华感到有些疲倦,想休息片刻,打开了当天的报纸,报纸上的两则广告引起了他的兴趣,它们分别刊登在当地影响力最大的两份报纸上。

  一则是B品牌化妆品在《GZ日报》上刊登的广告,其促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凡购买一定金额的产品即可获得公司送出的各款礼物,购满580元送限量版男士拎包;购满780元送活泉系列6件套,购满1080元加送身体系列4件套,购满1480元再加送典藏首饰盒。

  另一则是Y品牌化妆品在《NF都市报》刊登的广告,其促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凡在专柜购买化妆品达到980元者,可获赠价值880元的春暖礼赞9件套;购买化妆品达到2280元者,可再获得一个MP3,价值为750元。

  B品牌化妆品在广告中没有标明各款“礼物”的价格,而Y品牌化妆品则标明了赠品的价格。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如何判断这些“礼物”或赠品的价值?对于那些未标明价格的赠品,消费者会不会根据所购产品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赠品的价值?对于那些标明价格的赠品,它们会不会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呢?对“礼物”或赠品价值的判断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呢?

  带着这一大堆疑问,杨之华放下报纸,又开始阅读市场部的工作汇报:

  通过使用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资源进行促销(如购买大屏幕彩电可抽奖省内温泉游),可以引导消费者不再将附加的成本或利益与原来的成本或利益相比较,不再注重相对差异。营销人员使用不同类型的促销方式(如现金折扣或免费赠品)可能会被当成额外的收益,通过比较使利益显得更小从而降低消费者价值。

  当然,公司在决定采用赠品促销的方式之后,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赠品的价格是否很容易知道,例如在同一卖场里是否有相同的产品在出售(消费者很容易看到它的价格标签),或是赠品十分常见(它的价格为消费者所熟知);二是消费者对赠品的价格是否已经作出明确的判断。在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将未标明价格的赠品转换为可以与购买产品时支付的现金相比较的货币形式,那么这时对他们来说,赠品将不如现金折扣有吸引力,具体解释如下:

  其一,如果资源可以互相转换,无法比较的利益就变成了可以比较的利益,人们又会回到比较资源之间相对等的过程中去(例如,消费者会判断赠品的货币价值与所购买产品的货币价值是否相称)。因此,当企业标明了赠品的价值,消费者对促销活动吸引力的判断将与“赠品价格与家电产品价格的比率”相关,赠品相对现金折扣的促销优势也就会降低甚至消失。

  其二,如果消费者对无法比较的资源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或者他们很容易判断出赠品的价格,那么“赠品价格与他们支付金额的比率”就会影响到促销的效果。例如,与水晶花瓶相比,汽油的价格就很容易为消费者所知,消费者很容易将汽油转换为现金的形式。因此,当消费者考虑是否花4万元购买一辆汽车时,他们会觉得厂家“提供4年免费维修服务”比提供价值相当的汽油票或现金折扣更有吸引力。比如,联想扬天电脑送出的也是一项“价格模糊”的服务—联想桌面顾问服务:一站式解决147种常用软件应用问题;除常规上门服务,更提供电话、网络远程直接控制,快速解决问题;7天9小时服务承诺(9时到18时)。消费者很难判断这项服务的现金价格。

  杨之华端起茶杯,浅啜了一口,茶已经有些凉了。市场部的工作汇报蛮有说服力,但是否真如他们所说第二季度的促销投入应当有所变化,将部分资金从现金折扣转向赠品,而且在广告中不标明赠品的价值,一时之间,杨之华拿不定主意。

  案例解析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认为,人们对财富变化的反应与韦氏定律(Weber-Frechner Law)中人们对光线、声音和温度等物理刺激变化时的反应相类似。例如,与100公斤的杠铃上增加5公斤相比,10公斤的杠铃上增加5公斤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样,10元与15元之间的差异就比995元与1000元之间的差异更明显。许多学者由此得出结论:消费者对现金折扣价值的判断是根据相对金额(即折扣相对原来价格的百分比),而不是折扣的绝对金额。当然,这并不是说消费者不关注折扣的绝对金额,而是说消费者会首先关注折扣相对于原有价格的比例是大还是小。

  消费者在判断折扣形式的促销时比较简单,因为它以金额形式提供了参考水平和变化量。但当消费者面对的促销是以赠品形式,而且赠品的价值是模糊的,或者未给出,那么消费者就很难将赠品与原有价格进行直接比较。例如,作为商场第100名顾客而获得500元的奖励所带来的喜悦可能会有所降低,如果第101名顾客获得了1000元的奖励。但如果第101名顾客获得的奖励是一部手机,情况又如何呢?由此可见,如果两种奖品无法直接比较,前一位顾客的喜悦程度不会降低;如果很容易进行比较,前一位顾客的喜悦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无法比较的资源

  戴尔蒙和沙亚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

  情境一:向消费者提供两种选择,1.购买一瓶调味酱可获得一罐价值49美分的速食汤,2.购买一瓶调味酱可享受25美分的折扣优惠。

  情境二:向消费者提供两种选择,1.同时购买一瓶调味酱和一罐速食汤可享受49美分的折扣优惠,2.购买一瓶调味酱可享受25美分的折扣优惠。

  虽然对消费者来说,两种情境中第一选项的实际价值是一样的,但研究结果显示,在情境一中有56%的消费者选择免费赠品(速食汤),而在情境二中只有37%的消费者选择同时购买两种产品享受折扣优惠。事实上,因为在情境一中49美分的利益(即速食汤)是与调味酱的价格相比,但在情境二中49美分的利益是与整个购买组合(即调味酱和速食汤)相比,显然前者的收益比例较大,所以它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这里涉及一个概念“无法比较的资源(Incommensurate Resources)”,它是指那些难以转为现金或其他统一的单位进行比较的财富承载物。如果我们不提供速食汤的价格,那么作为赠品的速食汤和调味酱则属于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资源,消费者很难将它们进行简单比较。如果消费者喜欢这款速食汤,他们可能会觉得它的价值比49美分更大。因此,在促销设计时,不提供赠品价格能够有效地缓解消费者评价现金折扣时日益下降的敏感度。

  另一位营销学者莱特也指出,人们在不同的决策环境中对相对价格差异或绝对价格差异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在复杂的决策环境中,人们会根据判断相对价格差异或绝对价格差异的难易程度来决定选择哪个作为决策依据,如果相对价格差异较难获得,则他们会自动选择绝对价格差异作为决策依据。但是当结果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时,人们会倾向于选择绝对差异作为决策依据,因为它们并不受限于产品价格的变化。

  例如,人们会认为高奖金、小概率的赌博比低奖金、大概率的赌博更有吸引力。但如果将奖金换成非现金奖励(比如在附近餐馆享用一次晚餐),那么两种选择之间吸引力的差异就会减少一半。由此可见,奖励的形式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使用无法直接比较的奖励形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们对奖励金额的过分重视。同样,使用现金折扣会引导消费者更加重视价格,使他们将促销刺激物与他们所付出的金钱进行比较,而非现金的促销形式(比如赠品)则能够让他们不再那么看重他们所付出的金钱。

  此外,现金折扣强调价格,它会引发消费者进行定量分析(比如价格的差异、比率等)。赠品则会引发消费者进行定性分析(比如偏爱的顺序、买或者不买),而此时的消费者会更重视产品的其他方面,如促销活动中厂家提供的赠品。

  看似必然,其实不然

  为了证明赠品比现金折扣更有优势,而且在赠品促销时最好不提及赠品的具体价格,诺斯在他的研究中设计了这样几个促销情境,在每一个情境中,毛毯的价格为两种,分别为25元和125元;台灯的相应价格分别为125元和25元(见表二):

  情境一:假设你准备在附近的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到商店后,你发现它们的价格与你的预期差不多(台灯125元,毛毯25元)。当你准备结账时,收银员告诉你,另一家分店也有同样的毛毯和台灯出售,而且毛毯正在搞促销活动,价格优惠10元。那家分店离这里有15分钟的车程。请问:你会去另一家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吗?

  情境二:假设你准备在附近的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到商店后,你发现它们的价格与你的预期差不多(台灯125元,毛毯25元)。当你准备结账时,收银员告诉你,购买一条毛毯,免费赠送一把雨伞。遗憾的是,这里的雨伞刚好派发完了,但另一家分店也有同样的毛毯和台灯出售,而且赠品雨伞还未发完。那家分店离这里有15分钟的车程。请问:你会去另一家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吗?

  情境三:假设你准备在附近的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到商店后,你发现它们的价格与你的预期差不多(台灯125元,毛毯25元)。当你准备结账时,收银员告诉你,购买一条毛毯,免费赠送一把雨伞(注明零售价10元)。遗憾的是,这里的雨伞刚好派发完了,但另一家分店也有同样的毛毯和台灯出售,而且赠品雨伞还未发完。那家分店离这里有15分钟的车程。请问:你会去另一家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吗?

  情境四:假设你准备在附近的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到商店后,你发现它们的价格与你的预期差不多(台灯125元,毛毯25元)。当你准备结账时,收银员告诉你,购买一条毛毯,免费赠送一把雨伞。遗憾的是,这里的雨伞刚好派发完了,但另一家分店也有同样的毛毯和台灯出售,而且赠品雨伞还未发完。那家分店离这里有15分钟的车程。请问:你觉得雨伞值多少钱?你会去另一家分店购买台灯及毛毯吗?

  在情境一中,消费者将10元现金折扣放在一个有参考水平(毛毯价格的高低)的决策环境里进行判断,因此,消费者会直接判断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如125元、25元),为节省10元钱跑15分钟的路究竟值不值。此时,相对价格差异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毛毯价格越低,10元现金折扣所占的比例越大,也就越有吸引力。

  在情境二中,雨伞的价值与15分钟车程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并不是基于毛毯的价格,因为促销信息是无法比较的。而且无论毛毯的价格是高还是低,消费者对雨伞价值的判断都会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毛毯的价格并没有影响消费者对赠品价格的判断。

  在情境三中,虽然还是提供赠品,但此时商店标明了赠品的价格,于是消费者会将这一价格与毛毯的价格相比较,他们更重视相对价格差异,即毛毯的价格为25元时,价值10元的赠品吸引力更大。而且对于这个较难转换成现金的赠品来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现金折扣的方式。尽管赠品的标价为10元,但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它的价值会低于10元现金折扣的价值。

  在情境四中,提示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先判断赠品的价格,从而引导他们将赠品的估价与15分钟车程进行比较。从结果上看,毛毯的价格并没有显著影响消费者的决定。在对估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毛毯价格越高(125元,25元),选择去分店购买的消费者判断赠品的价格越高(11.14元,8.13元)。

  看似必然—直觉告诉我们,消费者往往愿意选择10元现金折扣而不是价值10元的赠品,因为拿到10元现金可以随时购买价值10元的产品,反之却不行。

  其实不然—当支付的金额较小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现金折扣而不是赠品(64%选择现金折扣,45%选择赠品)。但当支付的金额较大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赠品而不是现金折扣(43%选择赠品,31%选择现金折扣)。

  相对较小的费用增加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会产生不同的放大效果,因为它们不再被当成增加的费用。航空公司或其他一些企业(如信用卡、宾馆)的营销人员常常实施奖励计划,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他们让顾客支付的形式,例如让消费者同时支付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无法比较的交易媒介。当潜在的折扣看上去不大,那么营销人员应当考虑是否代之以一个无法比较的利益。如果这个折扣相对较大时,营销人员应当让附加利益更加容易进行比较,以体现折扣的价值。

  (本文以常见的促销决策困境为主题,其中涉及的商业场景、公司和人物皆为虚构)

  • 上一篇文章: 怎样防范员工的随意离职

  • 下一篇文章: 女士超市购物存包被冒领包内有何物品难取证
  • 版权所有:杭州鸿阳超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江城路243号(注册地)·杭州拱墅区湖州街36号天瑞国际508室(办公地)
    热线电话:0571-88942294